8月的關中平原,熱浪翻滾,萬物競發。在農科城楊凌示范區,一場場育種競賽頻頻上演。
8月6日,記者在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看到,250米“臂展”的光伏智能噴灌機緩緩掠過高標準試驗田,“織出”一張流動水網,滋潤玉米幼苗。田間,頭戴草帽的工作人員分組采集20多個玉米新品種的科研數據。這樣的圖景,在楊凌示范區的廣袤田野很常見。
作為我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近年來,楊凌示范區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抓手,通過搭建協同平臺、完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速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最近,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團隊的成員非常忙。他們走進山西、河南、安徽、寧夏、新疆等地的試驗田,在記錄本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農作物“成長檔案”。
這些數據里藏著增產的“密碼”。
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種植了96個玉米新品種,每年還有上百個小麥新品種從這里起步,接受品種區域試驗。
“我們這里種植的玉米品種‘良玉99’是明星品種,具有產量高、抗倒伏、抗病菌等優勢。今年,陜西種了10萬畝該品種,明年種植面積有望翻番。”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玉米育種專家宋協良介紹,企業通過與多家科研院所、種業企業深度合作,運用新技術縮短了玉米育種周期,大幅降低了人力、財力成本。
楊凌示范區是全國四大種業創新基地之一,育種水平全國領先。良田配良種,良技加良法,再配套智能化良機,“五良”深度交融,提升了農業生產力。
在楊凌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藤蔓間的水肥一體化噴灌系統精準滋潤著每一株獼猴桃。頭頂上方,智能伸縮防護棚尤為亮眼——它與物聯網感知系統、氣象大數據實時聯動,像羽翼般自動開合,動態應對極端天氣,為獼猴桃生長保駕護航。
“10年來,我們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占德教授團隊持續深化合作,不僅優選出‘臍紅’‘農大金獼’等新優獼猴桃品種,還聯合攻關品種改良、抗逆性提升等核心課題,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精準管理等關鍵技術上實現了突破?!睏盍鑷H獼猴桃創新創業園負責人高志雄說。
如今,楊凌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構建起“天幕防護—枝序優化—根系養護”三位一體栽培體系,在扶風、眉縣等地帶動7個基地發展種植新優獼猴桃品種,實現2000畝獼猴桃標準化生產。
此外,楊凌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開發的數字化管理平臺與標準化機械配套,讓果園管理邁向規模化、智能化。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等科研機構的幫助下,楊凌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還研發了“增氧控溫”技術,打造了果品預熟庫,精準控制獼猴桃成熟時間。
“用上這些新技術,我們的獼猴桃每斤能多賺一塊多錢,損耗還少了三成。”高志雄笑著說。
在農科城,“硬核”的創新成果遠不止于此。
前不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繪制出全球首張小麥抗條銹病基因全景圖譜;2024年,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含油量66%的油菜種質資源,為目前已知的全球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近5年,楊凌示范區累計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07個,其中國審主要農作物品種72個,占全省80%以上……
成立以來,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在種業研發、作物種植技術等領域取得眾多開創性成果,構建起完善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累計推廣效益達2370億元。
7月29日,楊凌示范區迎來28歲生日。今年以來,楊凌示范區聚焦現代種業等5條重點產業鏈及N條特色培育產業鏈,全力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品種培育到全鏈升級,在這片沃土上,涌動不息的創新活力持續轉化為向“新”而行、向“質”而進的澎湃動能,驅動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邁向更高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京ICP備05034026號-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0532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27號院 郵編:100036 聯系電話:010-68209024 傳真:010-68209025